尺寸与分辨率:充电桩显示屏尺寸通常在 7 - 10 英寸之间,分辨率不低于 800×480 像素,以保证文字和图像清晰显示。例如,采用 10 英寸、1280×800 分辨率的触摸屏,可在户外强光环境下,用户仍能清晰查看信息。
界面分区:将显示屏划分为信息展示区、操作按钮区和状态提示区。信息展示区位于屏幕上方,用于显示充电状态、电量、费用等核心信息;操作按钮区在屏幕下方,包含启动、停止、支付等常用操作按钮;状态提示区在屏幕侧边,实时显示设备连接状态、故障警告等信息。分区布局应遵循用户操作习惯,使重要信息易于获取,操作按钮触手可及。
实体按键:保留必要的实体按键,如紧急停止按钮、充电启动按钮等。紧急停止按钮需采用红色大尺寸设计,具备明显的标识和凸起纹理,方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按下;充电启动按钮采用绿色设计,增强视觉引导。
指示灯:通过不同颜色和闪烁频率的指示灯传达设备状态。例如,绿色常亮表示设备正常待机,蓝色闪烁表示正在充电,红色常亮表示出现故障。指示灯应布置在显眼位置,且与显示屏信息相互补充。
简化充电启动流程: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如扫码登录、NFC 刷卡、账号密码登录等。用户扫码后,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并匹配优充电参数,减少手动设置步骤。充电启动流程控制在 3 步以内,提高操作效率。
充电过程交互:在充电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屏幕滑动或点击操作,查看详细的充电数据曲线,如电流变化曲线、电量增长曲线等。同时,支持设置充电提醒功能,如剩余电量达到 20% 时,通过声音和弹窗提醒用户。
费用结算与支付:充电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费用明细,包括充电电量、时长、单价等信息。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多种支付方式,支付完成后,提供电子发票下载入口。支付流程应简洁流畅,避免出现复杂的跳转和验证步骤。
多语言支持:考虑到不同地区和用户群体的需求,充电桩人机交互界面应支持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用户可通过设置菜单自由切换语言,系统根据用户定位或历史操作习惯自动推荐语言。
无障碍设计:为视障用户提供语音导航功能,通过语音提示操作步骤和设备状态;为听障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提示信息,如闪烁的灯光、弹窗提示等。界面字体大小可调节,满足不同视力用户的需求。
色彩搭配:采用简洁明快的色彩方案,以蓝色、绿色为主色调,传达科技感和环保理念。红色用于警告和紧急信息,黄色用于提示重要操作。色彩对比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信息清晰易读。
图标与文字设计:使用简洁易懂的图标,如充电插头图标表示充电操作,钱包图标表示支付功能。图标尺寸应适中,避免过小导致用户难以识别。文字内容简洁明了,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采用大字体和粗体设计,增强可读性。
触觉反馈:触摸屏在用户点击操作时,提供轻微的震动反馈,让用户感知操作已被执行。实体按键按下时,应有明显的触感反馈,且按键力度适中。
声音反馈:在充电启动、结束、故障等关键节点,播放相应的提示音。提示音应清晰悦耳,避免过于刺耳或嘈杂。同时,用户可通过设置菜单调节声音音量或关闭声音。
动画反馈:在充电过程中,通过动画效果展示电量增长、电流变化等信息,使交互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动画效果应流畅自然,避免出现卡顿或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