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与环境安全:项目选址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泥石流易发区、洪水淹没区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同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场所,以及强电磁干扰源,防止对光伏并网配电箱及整个光伏发电系统造成安全威胁。例如,在某化工园区附近规划光伏项目时,需充分评估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腐蚀性气体、电磁辐射等对配电箱设备的影响,若无法避免,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建筑物安全评估:若光伏并网配电箱安装在建筑物屋顶或依附于建筑物主体,需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对于既有建筑物,要核实其设计承载能力是否能满足新增光伏设备及配电箱的重量要求。委托专业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检测,若鉴定结果为 C 级和 D 级危房,严禁在此类建筑物上建设光伏并网配电箱项目。
短路电流计算与保护配置:准确计算光伏并网配电箱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可能出现的短路电流,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选择断路器、熔断器等保护电器的额定电流和分断能力。在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电器能够迅速切断电路,避免电气设备因过大电流而损坏,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例如,在一个较大规模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中,通过专业的电气计算软件,对光伏阵列不同连接方式下的短路电流进行精确计算,进而为配电箱内保护电器的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接地系统设计:设计完善的接地系统,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一般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通过良好的接地,可有效防止电气设备外壳带电,保障人员安全;同时,在遭受雷击时,能将雷电流迅速引入大地,避免设备遭受雷击损坏。光伏并网配电箱的金属外壳、支架、电缆桥架等均应可靠接地,接地连接应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可靠方式。
符合标准与认证:选用的光伏并网配电箱必须是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例如需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 2011)等要求。箱内的并网设备,如闸刀、断路器、浪涌保护器等,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认证,如居民户用光伏配电箱内的断路器需具备机械型自复式带欠压保护功能,且成套配电箱内开关要提供 3C 认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设备质量可靠,从源头上保障项目安全。
环境适应性: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等,选择具有相应防护等级的配电箱。在高温、高湿、多沙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应选用防护等级至少为 IP54 的配电箱,具备良好的防尘、防水、防腐蚀性能,保证配电箱在恶劣环境下能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电缆选型: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以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其中,直流电缆需采用经中国质量中心认证的光伏专用电缆,其具有耐紫外线、耐高低温、防水等特性,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环境要求。例如,在户外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光伏专用电缆能有效抵御长期的阳光照射和恶劣天气影响,保障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他配件质量要求:配电箱内的接线端子、熔断器、继电器等配件,应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产品,其额定电压、电流等参数要与配电箱的整体设计相匹配。避免因配件质量问题导致接触不良、发热甚至引发电气故障。
资质审查:项目业主应选择具备相应电力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光伏并网配电箱项目的施工任务。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应与项目规模相适应,例如,对于小型分布式光伏项目,施工单位需具备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或输变电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对于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则要求更高等级的资质。
人员安全培训:施工单位应对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进行的安全培训,包括电工、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内容涵盖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应急救援知识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例如,电工在进行配电箱内电气设备安装接线时,必须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 “止步,高压危险”“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等标志,提醒现场人员注意安全。对于配电箱安装位置,要设置防护围栏,防止无关人员靠近。在高处作业区域,如屋顶安装光伏组件及配电箱时,应搭建牢固的脚手架,并设置防护网、安全带悬挂点等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应采用 TN - S 系统,做到 “一机、一闸、一箱、一漏”。配电箱应采用防雨、防尘型,其内部的电器元件应完好无损,接线规范。定期对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例如,每周对施工现场的临时配电箱进行一次检查,重点检查漏电保护器是否正常动作、接线端子是否松动等问题。
施工过程安全操作:在配电箱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搬运配电箱时,应采取适当的搬运工具和防护措施,防止配电箱碰撞受损。在进行电气接线时,应先切断电源,并进行验电、放电等操作,安全后再进行接线工作。对于涉及动火作业的施工环节,如配电箱基础焊接等,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在现场配备灭火器材,并安排专人监护,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绝缘电阻测试:在项目竣工后,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光伏并网配电箱及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相间绝缘电阻、相对地绝缘电阻等,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不低于 0.5MΩ。通过绝缘电阻测试,可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防止因绝缘损坏导致漏电事故。
接地电阻测试:再次对项目的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接地电阻值满足设计要求。若接地电阻不合格,需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如检查接地埋设深度是否足够、接地连接是否可靠等,直至接地电阻测试合格为止。
电气参数校验:对配电箱内的电压、电流、频率等电气参数进行校验,其与设计值相符。同时,检查配电箱内的保护电器动作是否灵敏可靠,如断路器在过载、短路情况下能否及时跳闸,浪涌保护器在遭受雷击或过电压时能否正常工作等。
防护装置完整性检查:检查配电箱的防护门是否关闭严密,门锁是否完好。防护围栏的高度、强度是否符合要求,其设置位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防止人员意外接触带电设备。对配电箱内的电气设备,检查其外壳防护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防护缺失的情况。
警示标识检查:查看配电箱及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是否齐全、清晰。如配电箱门上是否张贴有 “有电危险” 等标识,在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区域是否设置了相应的警示标志。警示标识能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巡检内容与频次:制定详细的日常巡检制度,明确巡检内容和频次。巡检内容包括配电箱外观是否有损坏、变形,箱门是否关闭良好;电气设备运行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发热、异味;接线端子是否松动,电缆是否有破损等。对于一般的光伏并网配电箱项目,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日常巡检;对于运行环境恶劣或重要的项目,应适当增加巡检频次。
巡检记录与处理:巡检人员应认真填写巡检记录,记录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例如,若发现配电箱内某个接线端子松动,应立即停电进行紧固处理,并在巡检记录中详细记录问题及处理结果。
维护保养计划制定:根据配电箱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厂家建议,制定年度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内容包括清洁配电箱内部灰尘、检查电气设备的触点磨损情况、对部分易损件进行更换等。例如,每年对配电箱内的熔断器进行一次检查,若发现熔断器熔体有明显磨损或变色,及时进行更换。
维护保养安全措施:在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前,必须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挂接地线等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穿戴好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在对配电箱内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应使用专用工具,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例如,在清洁配电箱内部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使用干燥的毛刷或吸尘器进行清洁,防止因湿布擦拭导致电气短路。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完善的光伏并网配电箱项目应急预案,明确在发生电气火灾、触电事故、设备故障等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应急救援设备及物资清单、报警及联络方式、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演练频次一般每半年至少一次。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同时,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置流程。例如,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电气火灾扑救演练,让参演人员熟练掌握灭火器、灭火沙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