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率传输:光伏预制舱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如光伏组件发电功率、设备温度、电流电压等实时参数。5G 网络的超高传输速率(理论峰值可达 10Gbps),可实现这些数据毫秒级上传至云端平台,数据的完整性与及时性,为能源管理系统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低时延控制:对于光伏预制舱中的智能控制设备(如光伏跟踪系统、断路器等),5G 的超低时延(端到端时延低至 1ms)能够实现远程指令的即时响应。例如,在端天气下,运维人员可通过 5G 网络迅速调整光伏组件角度或关闭部分设备,避免设备损坏,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广连接能力:一座大型光伏电站往往部署多个光伏预制舱,每个预制舱又包含数百个传感器与执行器。5G 的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技术,可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设备的同时连接,满足光伏预制舱集群化、规模化运行的通信需求,实现设备间的高效协同。
运营效率飞跃:设备运维成本降低 40% 以上,发电效率提升 15%-20%,系统整体可靠性提高 30%;
能源生态重构:促进分布式能源与大电网的双向互动,加速 “源 - 网 - 荷 - 储” 一体化发展,助力构建电力系统;
商业模式创新:催生 “能源即服务”(EaaS)新业态,企业可通过 5G 平台向用户提供定制化能源解决方案,拓展盈利渠道。
技术层面:5G 网络覆盖不足、设备 5G 模组成本较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加强;
标准层面:缺乏统一的通信协议与数据接口标准,不同厂商设备兼容性差;
政策层面:跨行业协同政策缺失,需推动能源与通信领域的政策联动。
加快偏远地区 5G 基站建设,推动 5G 模组国产化以降低成本;
行业协会牵头制定 5G + 光伏技术标准,促进设备互联互通;
政府出台专项政策,鼓励能源企业与通信运营商开展联合创新试点。